• 首页
  • 总结范文
  • 合同
  • 简历模板
  • 教学课件
  • 小学试题
  • ppt模板
栏目导航
  • 总结范文
  • 合同
  • 简历模板
  • 教学课件
  • 小学试题
  • ppt模板
热门文章
  • 网页游戏需长远运作 品牌效应逐渐凸显
  • PPT模板 20套速用迎新PPT模板开学季必备
  • e data-v
  • 寿县炎刘镇谢墩村刘圩队 - 安徽省
  • “他都陪不了你为啥还给他生娃”闺蜜劝我打胎两天后真
  • 台名嘴黄世聪收到大陆榨菜:贵重礼物到手 心情无限激
  • 幽默笑话:闺蜜突然给我打电话:刚才我把老公套路了他
  • 大恒科技:3月25日融资净买入5040万元 上一交易日净偿
  • 仕奇实业:自然人收购令人生疑
  • 内蒙古仕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葛健
  • 当前位置:主页 > ppt模板 >
  • ppt模板
  • 仕奇实业:自然人收购令人生疑

  • 发布日期:2022-04-28 02:41   来源:未知   阅读: 次

  两个经历并不复杂的自然人竟然一举收购了上市仅仅两年多、资产状况还尚属可以的仕奇实业

  2002年12月24日,内蒙古仕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第一大股东内蒙古仕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将其持有的公司国有法人股5075万股以每股5.32元转让给深圳市华业发展有限公司。本次转让完成后,深圳华业将持有公司29%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深圳华业股东为2个自然人,注册资本1.6亿元。

  两个自然人竟然有这么雄厚的实力收购仕奇实业?他们背后有什么秘密?公司“董秘”隋学军告诉记者,这两个人一个叫田强,另一个叫巫喜明,都是华业公司的“人”,其背后不应该有什么投资公司的支持。

  深圳市华业发展有限公司原名是“深圳华业发展有限公司”,1985年成立,投资方分别为深圳市物业发展总公司、华美广州公司、香港思豪地产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600万元。1989年,华美广州公司、香港思豪地产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股份转让给深圳市物业发展总公司,同时,深圳市物业发展总公司,将其持有股份的三分之二转让给香港均裕发展有限公司,即深圳市物业发展总公司持有33.33%的股份,香港均裕发展有限公司持有66.67%的股份,公司注册资本仍为600万元。

  后来,公司的股权屡次变更,先后被香港均裕发展有限公司、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企业新高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拥有。

  2002年11月,新高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公民巫喜明、田强签订股权转让合同,新高投资有限公司将其所持100%的股权中的90%以2520万元转让给巫喜明,其余10%以280万元转让给田强。同时,公司决定增资:注册资本由原来的2800万元增至1.6亿元,田强新增出资1.32亿元,持有公司84.25%的股权;巫喜明出资额保持不变,仍为2520万元,持有公司15.75%的股权。变更登记后,公司仍为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深圳市华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6亿元。

  而这次收购需要花费资金2.7亿元。隋学军告诉记者,“华业公司的净资产将近6亿元,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只要收购花费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50%,就是符合要求的。”华业公司是11月才转到田强、巫喜明名下的,仅仅过了一个月,就有了收购仕奇实业的行为,这不会仅仅是一个奇妙的巧合。

  而且,华业公司主要承担深圳嘉宾大厦的经营和管理业务,以及承接海外及内地工程的工程设计、施工和地盘管理,并从事综合房产的销售业务、物业管理;生产经营各类木制工艺品和其他各类木制品及制品、小五金,和制衣行业没有任何的渊源,这次收购仕奇实业可谓大有深意。

  可是,两个自然人到底是什么来历,竟然有如此雄厚的资金?据隋学军介绍,田强1986年毕业于湖南财经学院,1986年至1990年在长沙中南工业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从事会计工作,1990年至1991年任中国冶金进出口深圳公司宏金分公司财务部经理,1991年至2002年在华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历任财务部副部长、结算中心副主任、投资部部长等职。2002年3月开始担任深圳市安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巫喜明是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商业会计专业毕业的。1977年至1991年在广东省普宁市商业系统工作,1991年至1997年在华业发展有限公司财务部工作,任财务部经理;1997年至2001年在深圳市麦高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任副总经理;2001年4月在华富溢实业有限公司工作至今,任副总经理。

  田强和巫喜明一直都是高级职员,怎么会有如此雄厚的资金来收购华业公司?是不是其背后有一些投资公司在支持?面对记者的问题,隋学军说,“田、巫是否是华业公司的出资人,我们也不是很清楚。我们只要知道他们有实力收购,资产情况、经营情况良好就可以了。安鹏投资公司和华富溢实业公司是华业公司的子公司,据我们所知,两个人的背后并没有什么投资公司的影子。”这就更加奇怪了,作为华业公司仅有的两个股东,为什么他们仅仅担任其下属子公司的总经理甚至副总经理?按照公告,他们是出资人,他们的身份为什么这么尴尬?专家推测,他们肯定不是华业公司仅有的两个股东,华业公司背后一定有更深的背景。而且,田、巫两人也没有积累这么雄厚实力的背景与经历。

  内蒙古仕奇集团前身是成立于1992年的呼和浩特青松新技术投资开发公司。1993年,新技术公司整体接收原呼和浩特西装总厂。1997年5月,以新技术公司为核心,组建国有独资的内蒙古仕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公司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资产重组:1997年6月整体接收了原国有大型二档企业内蒙古毛条厂,1997年9月兼并了内蒙古第六毛纺织厂,1998年4月又通过划转方式将新技术公司所属的西装总厂转到集团公司,从而初步形成了从羊毛加工到西装生产完整的产业链条。

  仕奇集团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呼和浩特市第一针织厂、呼和浩特市纺织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内蒙古啤酒厂、包头市信托投资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仕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0月9日核准登记,注册资本为1亿元。公司主要从事中高档西服、精纺面料的加工及精梳羊毛毛条、化纤条的生产销售及科研开发,主要产品为西服、精纺面料和毛条。仕奇集团持有公司总股份的98.462%,其他四家发起人所持股份均占总股本的0.3845%。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司于2000年5月16日至6月7日,成功地发行了人民币普通股7500万股,其中上网定价发行4000万股,向法人配售3500万股,每股发行价8.00元。

  可是,上市后,仕奇实业的表现令人“惊奇”。在2000年年报中,公司的未分配利润还有1600多万元,而2001年报增加了500多万净利后,未分配利润却变为-479万元,对股东也只能交白卷了。原来是公司按新四项计提,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共2600多万元,把老本全部给吃光了。作为2000年6月上市的一家次新股,上市时其固定资产总共才9000多万元,2002年初计提减值损失一下子就达2000多万,上市不到两年,资产减值就超过20%,说明了什么?新股变脸从来都是一只好壳。就拿仕奇实业来说,一年半前募集的5亿多资金,现在账面上还有3亿多。

  另外,根据公司2001年年报,我们也发现一个奇怪的财务数据:公司2001年中期主营收入8861万元,可全年的主营收入8835万元。全年比半年还少,怎么解释?而且,公司既没有公告,也没有说明,直到2002年5月受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后,才公告说,因为“退货”的原因。

  隋学军说,服装行业自从2001年以来就一直不景气,2002年公司的经营也很难有大的改观,“总体情况不好”是肯定的。

  谈到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会不会受影响,隋学军说,“不会。”虽然是两个自然人收购,但是具体实质问题还没有谈。而华业公司可以注入的优质资产几乎没有什么,上市公司本身也积累了很多现金,关键是怎么发展公司业务。

  可是,华业公司没有从事服装行业的经验,怎么发展仕奇实业?看来,仕奇实业很可能步入“资本运作”的误区,而许多上市公司都是被那么折腾来折腾去,最后折腾成了“ST”。(中国商报)

  • 上一篇:e data-v
  • 下一篇:内蒙古仕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法人股过户完成的公告

Power by DedeCms